我问你个问题,如果伊朗真有那么怕,以色列怎么还没把它按在地上摩擦?
这事开始的时候,伊朗是真的怂。2024年4月中旬,以色列空袭大马士革伊朗领事馆那一击,炸死7名伊朗高级军官,其中包括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准将。伊朗国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我那几天刷推特和Telegram群,伊朗舆论几乎一边倒在喊这口气咽不下去,可你能看出来他们底子在打颤,真怕美国和以色列来个联合绞杀。那种怕不是假的,甚至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都在讲话里反复提战略耐心和回应不等于开战。
然后,伊朗出手了。用的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无人机和导弹袭击,向以色列发射超过300枚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来源:BBC)。看上去是声势浩大,但伊朗留了一手。他们大部分导弹飞行路径刻意拉长,明显是给以色列和美军留下拦截时间。甚至伊朗自己后来也承认,这是有限打击。
可这事最反常的地方在后头。以色列拦住了大部分袭击,但没能阻止一枚弹道导弹落在了以色列内瓦提姆空军基地附近,造成一定损毁(来源:《纽约时报》援引美国情报官员分析)。这不是军事决定战局的程度,但对伊朗来说,这是一次心理破局。你拦是拦了,可不是全拦住了。心理上那个我们并不是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的判断开始扎根。
伊朗人开始变了。
以色列随后展开报复,空袭伊朗境内的伊斯法罕,目标是伊朗核设施附近的防空阵地和情报单位(来源:路透社),但伊朗并没有像以前一样立刻认怂,而是淡化处理,甚至社交媒体上的反应是轻描淡写地说我们雷达提前发现,成功防御了。这态度变化非常微妙。打了还笑得出来,这是从心里不怕了。
我查了下数据,从2023年底到2024年中,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在中东多线开花。胡塞武装袭击红海货轮次数增加了3倍(来源:国际航运公会数据),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边境小规模冲突的频率几乎是每天一次,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军官死亡人数翻了一番,但伊朗并没有后撤。相反,他们往边境派遣了更多无人机部队。有种既然躲不开,那就往前顶的姿态。
而最打脸的是,以色列原本引以为傲的铁穹防空系统,这回口碑有点塌。不是说它技术不行,而是拦截成本实在太高。一枚铁穹拦截弹成本接近5万美元,而伊朗的Shahed-136无人机,一架造价不到2千美元。这种经济账一笔一笔算下来,以色列自己都喊累。而且这次袭击过后,不少以色列人开始问:我们真的能耗得起吗?我在耶路撒冷时报下面的读者评论区看到一句话,难道我们要像基辅那样,每周等一次防空警报?
从伊朗视角看,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是挨打的,现在发现打回去也不是不可以。以色列没他们想象中那么硬,特拉维夫的居民和德黑兰一样怕导弹,铁穹也不是铁打的,士兵也不是钢筋水泥。这心理上的反转不是一两场战术冲突能掩盖的。
而美军这边,也开始表现出消耗焦虑。美方在伊朗袭击以色列那晚部署了宙斯盾战舰和驻约旦的F-15编队支援,以拦截来袭目标(来源:CNN军情栏目),但你得承认,这种支援是有限且不可持续的。白宫给国会提请的对以军援预算已经连续两次在众议院卡壳,舆论也开始分裂。美国中东战略核心就是别掉坑里,但这次以色列一脚踩进去,美国跟不跟,已经不是选不选的问题,而是跟到什么程度的算计。
我那天和一个常年关注伊朗内部论坛的朋友聊,他说,伊朗国内现在在经历一种诡异的心理涨潮。以前对的质疑,总带着点你别玩火的声音,现在多了很多就该反击我们撑得住。这不是全民一致,但情绪结构在变。战争让他们的战斗意志和内部动员力升温了,最起码不是大家预期的一打就散。
换句话说,伊朗不再是那个拿小算盘打平衡的伊朗了,它变得更硬,更狠,也更能熬。尤其是发现这局里美国不想深陷、以色列其实也没绝对优势,他们的试探就会变成推进。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发现自己能还手、还打得不亏的国家,会轻易回到之前的被动。
但问题来了,如果伊朗真撑得下去,美国该怎么收场?#热问计划#
东南配资-配资网哪个-网上配资炒股网站-炒股配资门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